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 > 熱點資訊 > 行業新聞 > 詳細信息
旅游互聯網大戰: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
作者:admin 來源:環球旅訊 發布時間:2016-11-16
百度糯米宣布停止自簽業務后,引起業界大討論。說到底,互聯網大戰爭的是控制權,百度糯米此舉是為了資本和內部資源配置的優化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旅游互聯網界的發展規律。



       編者按:此文來自環球旅訊讀者投稿,作者為瑯琊,非著名互聯網人,旅游電商從業者。


       百度糯米宣布停止自簽業務后,引起業界嘩然。特別是在已經取得高速增長的前提下做出這個決定,讓不少業內評論為之惋惜。高速增長之下,熱釜抽薪是否那么讓人不可接受,難以想通?


       關于百度糯米停止內部業務,目前行內流行幾種說法,一說自殘表忠心,一說聯合圍剿打壓,一說資源置換,一說高層斗爭,更有甚者扯到趙家、太子黨之類去了,讓人不由啞然。


       無論外界如何議論,事情已成定局。但這么一樁別人家的事,活生生被傳成了宮斗,卻未免過分解讀了。


       要理清楚圈內的紛爭和瓜葛,首先得理清楚一個問題——


       互聯網大戰,為啥而戰?


       有人說是市場份額?錯了,其實爭的是控制權。


       對外,表面爭奪的是用戶。實際上是在爭奪培養消費習慣、影響消費心智的控制權。


       同業,表面爭奪的是合作。實際上是在爭奪市場定價和市場供求的話語權。


       對內,表面爭奪的是業務。實際上是在爭奪資源支配、戰略調整和組織管理的優化權。


       前者稱為營銷,中者立足渠道和鏈條,后者名曰管理。


       這樣的爭奪和控制,沒有對錯,只有利弊。在某種利益的需求下,自然會產生爭奪,因為資源永遠是稀缺的,開發怎么也跟不上需求和消耗,而管理本質就是最大程度配置。市場,本身就有這樣驅利的屬性。


       說到底了,百度糯米業績高潮后的自停業務,就是資本和內部資源配置的優化。這樣的決策,當下很難定義對錯,但對于他們內部而言,必然是已經權衡了利弊。


       而返利、紅包,爭先恐后的推出補貼政策,打價格戰,屬于爭奪消費行為的引導和控制權。


       同理,排他協議、強迫站隊,經銷合同,商戶覆蓋,屬于爭奪市場供求及定價的話語權。


       春秋確實無義戰,孫子就明確的提出“兵者,國之大事。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“,在利益驅動的爭奪在所難免的情況下,就需要積極應對,權衡利弊,讓每一個決策都符合自身和組織的利益就非常必要了。


       事實上,種種決策都逃不開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時代的背景,看清了,也就對于這些動作見怪不怪了。甚至還能追源溯流,思考其背后的規律和未來的態勢。


       首先,寡頭經濟敵不過多極發展


       壟斷在當前時代已經沒有實現的土壤了。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行業鴻溝在縮小, 市場的反應越來越快,競爭對手的實力和布局越發均衡。即使某個層面的突破可能會帶來局部領先,然而在整體的商業生態下,反超不易,但補齊不難。


       阿里有支付寶,騰訊有微信支付,百度也有百度錢包。你也許可以細數各自的優劣勢,但壓倒性、顛覆性的差距,沒有。即使來往失利了,釘釘也會迅速趕上。你投美團,我投大眾點評,他投餓了么。你起步早,做到多、省;我斥資搞物流,做到快、好;你有自建倉儲,我也升級做自動分揀。


       整個行業的戰爭,其實都是在不斷的自我反省和針對對手問題持續優化迭代中進行的。在決策時,只能這樣權衡——彼之弊,我之利;過往之弊,未來之利。


       其次,融合才是時代主要潮流


       跨界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,行內稱之為構建生態。這兩年多元化戰略與專業化戰略之爭在商界提的比較少了,因為大家都慢慢醒悟過來,商業并非照本宣科,也沒有什么唯一的答案。辯到對方不難,難得是企業活下去,活得好。


       那么旅游互聯網的融合趨勢體現在哪呢?有線上線下融合,有使用場景融合,有產業融合。其中,線上渠道和線下三平方公里可以有效融合,農業和旅游可以有機搭配,體育+旅游可以組合,雙十一晚會和購物能夠銜接,支付場景和分享場景可以串聯,等等。


       也正因為融合的多樣性,機會太多,資源不足,而目標需要聚集,才越發需要企業間的爭奪,內部里的調整。需要時刻的平衡企業生存和發展,平衡當前核心業務資源的配置和未來突破領域的投入,平衡不同渠道和部門的業務重點。


       最后,非常關鍵的一點:資本游戲沒有永恒的敵人


       風險投資確實有風險,但并非公益。燒錢是不長久的,高額補貼換取市場份額只是過程,資本始終會盯著回報和收益。為了未來的估值和顛覆行業模式后的獲利,資本會不斷追加砝碼,但當其嗅到腐朽的味道,沒有誰會比他更迫切的尋求變現出場。


       因此沖突和競爭時時都會,但在利益一致的時候,妥協言和并不是什么難堪的事情。前一天在酒店門口切客大打出手,次日就搬到同一個辦公室上班的事情不是段子。抗遼多年又怎樣,契丹人該是爹的還是爹。生而驕傲也好,撤時榮光也罷。資本不會和資本沖突,只是會存在這個機構的資本和另一個機構的資本為獲利而競爭。通俗點說,就是錢不會跟錢本身過不去,意氣的永遠是人。


       所以,阿里持股美團15%,騰訊持股大眾點評20%,二者卻能選擇合體,這不為奇。滴滴成為唯一一家騰訊、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,這也不為奇。攜程從競爭對手一夜間成為同程和途牛的股東,這更不出奇。互聯網的相殺相愛,看似矛盾,實際意料之中。